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审时度势 顺势而为
—— 2010钻石论坛精彩演讲摘要
钻石资讯  加入时间:2011-1-17 11:33:15  □ 本报记者 刘书兰 王莉娜

      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国家或地区的钻石行业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和成就,往往都不只是一个原因起作用,而是多方因素共同促成的。
      港钻石总会会长马墉宜认为,香港的钻石文化是与香港的社会历史和政治、与中国和世界的政治和社会历史密不可分的;另一方面,新变化也在不断发生着,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步、消费者喜好的变化、钻石新技术、新形式、新问题的出现等。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毕立君认为,应制定统一的钻石分级标准,才能保障全球钻石市场稳步发展。蓝玫瑰首席运营官拉塞尔·梅塔(Russel Mehta)则着重讲述了未来钻石在需求和投资方面的变化,并表达了对合成钻石以及钻石循环利用等新技术和新形式的看法。
      钻石论坛正是给全球钻石领袖们提供了一个“观点自由发挥”的平台,在大家的讨论中,真正有价值的观点会被采纳和保留。正是人们这种不回避问题、不畏惧难题、并积极去寻求解决方案的精神在推动钻石行业不断发展。新年伊始,希望钻石企业们各自对过往有所盘点,对未来有所规划,并及时调整发展步伐,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香港钻石总会会长  马墉宜

香港的钻石文化

      马墉宜认为,香港的钻石文化,是与香港的社会历史和政治,或者说,与中国和世界的政治和社会历史密不可分的。
      香港的钻石文化开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他说,香港是独特的地方,东方和西方在此互动,确保了香港的独特地位。香港的存在只有三个原因:商业、商业、还是商业。在文化方面,香港并不是50%的中国和50%的西方。相反,它是100%的中国和100%的西方。香港钻石文化的演变,与世界钻石业的发展同步。在过去的60年里,钻石贸易发展成为全球体系,香港一直是一个全面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另一方面,中国的钻石业,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直到邓小平在70年代实施新的经济政策。但一开始,珠宝首饰制造及钻石切磨主要来自香港,在后来,尤其是过去十年,中国钻石市场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蓬勃发展,它不是循序渐进式的,而是重大的跳跃。
      香港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个自由的免税港,成为世界上展示自由贸易好处的典范。在50年代和60年代,香港主要的钻石进口商,主要是来自上海和东南亚的犹太钻石商人。这些钻石商人大都与纽约、伦敦、荷兰和以色列等世界钻石中心建有联系网络,他们在1949年后聚集于香港并开展业务。另一批重要的钻石批发商,则来自上海、中国南部城市和东南亚的华人。他们从全球最广泛的来源进口钻石,转口到亚洲这个最多样化的市场,其中包括中国。
      香港的发展依赖于周边国家,并随时间作出转变,扩大了中间人的角色,成为一个增值营销及钻石分销中心。随着亚洲经济开始繁荣,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见证了香港钻石贸易的进一步增长。它的珠宝制造业亦开始萌芽。许多本地的钻石公司,决定直接从西方进口钻石。当时所有行业中人都雄心勃勃,决心要到香港珠宝业成功。
      在最近十年,香港也发展成为世界的品牌展示中心。所有的珠宝原料免税进口香港,这些税务优惠全反映在香港的珠宝首饰价格上,与内地相比,因增值税的征收,使香港在竞争激烈的珠宝零售业占有优势。香港珠宝产品富现代感的设计,令人赞叹的服务,以及香港珠宝商更灵活地适应和满足顾客的需求等,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意味着在香港是真正物有所值的。基于这些原因,越来越多的世界品牌,纷纷在近几年在香港开设旗舰店。
      那么,香港珠宝业是如何通过适应、灵活性和创新而发展起来的呢?在2007至2009年的三年间,香港分别进口89.37亿美元、109.74亿美元和96.96亿美元的钻石,它同期出口43.48亿美元、47.65亿美元和36.64亿美元的珠宝。由于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的国际贸易受到很大的打击,香港受惠于内地带动内部消费的政策,由于中国游客的涌入,旅游及零售业务很快恢复过来。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售,在这三年里达到了48.34亿美元、54.70亿美元和57.43亿美元。
      在上海钻交所的不断努力下所产生的减税效果,为中国钻石市场的所有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它也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国除作为主要的制造商,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世界钻石产业转移到中国,变得如此明显,在制造以及消费两个方,中国已成为世界钻石业最有前途的国家之一。香港则是完全融入新的中国经济和政治,贡献出过去60年建成的世界钻石关系网、经验、和专有技术,而中国则是香港和世界各地公司的新前沿。
      最后,马墉宜还指出,世界从来没有停止变化和发展,对香港、中国和世界来说,关键的是要不断适应这种变化。法律应该是规范和便利交通,而不是阻碍它。当法规变得更简单时,市场更公平,机会更多。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参与,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  毕立君

统一分级标准是钻石市场稳步发展的保障

      毕立君通过分析不同钻石分级标准产生的原因、说明钻石级别差异的危害等,提出了解决差异的几种方法,并表明:统一的钻石分级国际标准将是全球钻石市场稳步发展的保障。
      他指出,近年来,中国钻石市场的各方面表现或反映出的纠纷现象,比较集中且突出的表现为:国外不同机构间;国外机构与国内质检机构间;国内部分机构间;证书所出具的级别存在差异。
      而各国钻石分级标准差异现象和产生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颜色级别的分散性:比色石不统一,全球钻石的颜色分级没有统一的基准;净度级别的不稳定:净度级别判定尺度的不统一;切工级别不一致:切工分级规则的不统一,导致各家机构所出的级别表述不尽相同;各机构相应标准或尺度在实施时的不稳定,同样引起钻石级别状况不稳定等。
      他表示,钻石级别差异会产生一些危害。比如,商家间交易纠纷;商家交易信誉的损害;市场质量状况的波动变化;消费者权益的损害,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消费者信心的伤害,将会导致整个钻石行业信誉的损坏。
      那么,这种差异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毕立君提出,首先,可以有效地组织力量,加快钻石分级国际标准的研制和出台,实现全球钻石标准的统一。这要求比色石的统一;净度尺度的统一;切工规则的统一等。其次,要有效地组织力量,建立全球钻石质量维护组织,加强钻石质量水平的维护和监督,有效地保证钻石分级水平的统一、稳定和持续,从而维护全球钻石行业市场和信誉。

蓝玫瑰首席运营官  拉塞尔 ·梅塔

钻石投资增长 低级别钻石需求增多

      拉塞尔通过对来自DTC的相关数据分析,表示,如果将钻石在整个珠宝中所占的比重与过去十年内世界GDP增长相比,钻石行业其实已经严重落后。他认为,在未来几年,钻石行业需要付出大量额外的努力才能使得钻石增长与世界GDP增长同步,从今天看来,这对于钻石行业是个宏伟的目标。
      他指出,未来的钻石市场将发生一些变化,其中包括消费需求的变化和投资需求变化。
      在消费需求方面,他指出,包括中国、印度、中东、巴西、俄罗斯等在内的正在发展中国家将是引起未来钻石需求增长的重要市场。他预计,中国的钻石消费份额在2016年有望翻一番,未来,中国在钻石消费方面将每年增长14%至15%,而印度则每年增长10%至11%。
      他认为,随着这些消费市场的成熟,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将逐渐接受质量较低的钻石。这一趋势在日本已经出现,而且在过去的六七年里,这些情况中国也在慢慢发生,中国消费者对钻石的接受度已经从之前的只看VVS级别扩大到现在的SI级别,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困扰的发达国家消费者对钻石价格的变得更为敏感,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人们对较低质量钻石需求将增长。
      投资方面,拉塞尔表示,钻石天生就是一种财富,它是一种能跨越艺术品和商品空间,有资产可替代性的资产类别。因为,它有潜在供给的有限性,作为一种财富储存形式被广泛认同以及充分的流动性等特点。在未来,拉塞尔认为将会看到强劲的钻石投资需求增长,但随着一个时期内一些外来资金的注入,钻石的价格将会收到影响。此外,要做好钻石投资,他认为必须处理好两个问题:估值的一致性和价格透明度。
      相对于钻石的投资和消费变化,拉塞尔分析,除非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或严重的通货膨胀,否则未来十年钻石的供应将是稳定的,因为没有新的钻矿发现。
      此外,拉塞尔提到了合成钻石以及钻石的循环利用。他认为至少在未来3-4年,合成钻石对钻石的影响不大,从更长的时间来看,合成钻石可能更作为一种技术上的危协而存在;对于钻石的循环利用,拉塞尔表示,这可能成为钻石供应的一个来源,只是就像任何黄金价格的上涨都会带来黄金回收的增加一样,当钻石价格大幅上涨的时候,人们就应该注意点什么了。
      最后,他总结论,在接下去的5到10年里,随着成品钻和毛钻价格的逐步上涨,钻石行业将平稳发展,毛钻供应将相对稳定,价格不会有剧烈波动,如果要跟上GDP增长的速度,钻石产业应该从记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更透明地运作,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第二,将钻石作为一个单独的商品类别进行宣传;第三,在消费者心中树立钻石的特殊地位。
      蓝玫瑰(Rosy Blue)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钻石供应商戴比尔斯(DTC)在全球数十家交易商之一,拥有多种精工切割的钻石类别,在中国大陆和香港从事制造和批发业务25年之久。

关键字 
钻石资讯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