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向欣)近几周,国际金价持续暴跌,4月12日一度跌破300元/克大关,跌幅高达4.1%,4月15日,金价再度“跳水”,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价格收盘报1361.10美元,跌幅达9.3%,为近30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受金价大跌影响,全国黄金产品销量迅速暴涨,市场频现百万元大单,掀起了新一轮“购金潮”。
多地掀起“购金潮” 市场频现大单
尽管并不确定目前的金价是否已经跌到底部,但一些投资者显然已经迫不及待。 4月18日上午,广东黄金东风东店刚开门,销售大厅已挤满顾客。佛山市民梁女士4月17日上午11点左右过来买黄金,被告知当天金条已经销售一空,她只能先付钱开票隔日再来取货。“我买了5公斤金条,花费135万元,现在的价格在270元/克,感觉已经跌到底,可以入货了。”梁女士说。 而在4月14日,浙江宁波第二百货珠宝专柜前,一个市民提着312.5万元现金,以298.5元/克(不含手续费)的单价,提走了10公斤“大黄鱼”。金价下跌后,黄金饰品每克下降了10元到20元不等,这位市民大手笔买进的黄金已经缩水20万元。该商场黄金珠宝经理卢君介绍,这两天顾客特别多,每天都有好几笔数十万元以上的大单子。 在北京黄金卖场国华商场,两万克金条在短短2个小时内被抢购一空,晚到的投资者只能空手而归。2个小时近百笔交易,600多万元的销售额为该商场自去年10月以来的最高值。 在北京最大的黄金珠宝专营公司菜百商场里,购买金饰品的顾客熙熙攘攘。当日,菜百足金饰品报价为每克372元,千足金饰品为每克378元,比今年初的报价低了30多元。这大大刺激了民众的购买欲望。 同样的降价潮出现在中国其它城市,以至于有些店家不得不加开窗口,临时调配工作人员参与导购和收银。
投资金条销量猛增7成 专业买家论斤入手
今年初以来,由于投资者对希腊乃至全球经济的悲观情绪从而抛售黄金,对黄金市场造成一定打压。而最近爆出有关塞浦路斯出售价值4亿欧元黄金储备的传言进一步搅乱了黄金市场,加上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不景气等因素影响,对目前疲软不堪的黄金形成较大的下行压力。 金价持续受挫,不少投资者纷纷抓紧时机抄底入手。“近期金价持续走跌,投资型金条特别畅销,以往投资客出手严谨,一次只买10克20克,现在很多投资者抱着看涨的心态,至少买个一两百克,我们店里一位对黄金市场颇有深究的老顾客,一次性购买5公斤,总价超过150万元。”老凤祥金店一销售经理说。 据悉,20克、50克、100克等规格的投资金条最受欢迎,备货量也开始吃紧,中国黄金“投资金条”、瑞金国际“红色文化”和“钱生钱”等畅销产品一度卖断货,正加紧补足货源,购买500克以上的顾客则需提前预定。 北京菜百一销售人员表示,目前投资金条日销量近10公斤,相当于以往淡季半个月的销量,同比增长70%以上。有经验的买家秉承逢低买入的思路,几乎均为论斤购买。“现在金价跌的很厉害,好久没看到这么低的价位了,所以我赶紧过来多买些投资金条和金饰品。金价走势变动大,以后肯定会涨的,真是闭着眼睛也能挣钱。”市民李先生对金价未来走涨信心满满。
专家: 建议逢低买入 但切勿盲目“抄底”
关于黄金价格未来的走势,业界众说纷纭。持续12年的黄金牛市,是否已拐入熊市区? 纵横资本创始人朱强表示,日前传出塞浦路斯抛售黄金储备影响黄金价格下跌,对黄金来讲是一大利好,下跌影响不会太长时间,因为在一个国家经济走向困境的时候,黄金总能充当最后的防线,这有可能促使各大央行重视黄金储备价值,增加黄金储备在长远上支撑黄金价格进一步上涨。后市金价值得期待,建议有需要的投资者可逢低买入黄金。 有专家则持有不同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冯永晟博士认为:“在这一‘购金’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很容易被高涨的热情所掩盖。” 金融专家赵庆明表示,民众此时盲目购金显然有很大的风险。在他看来,之所以在当前国际货币整体宽松的形势下金价不涨反跌,可能是因为金价已太高。 然而,也有另外一种不同的声音。湖北中资信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张鹏 认为,此次金价暴跌可能是大机构获利后抛盘,导致市场跟风情绪,“因为这是在没有任何消息跟技术支持情况下的下跌。”张鹏认为,此次黄金暴跌也许是国外机构有意为之,在金价打压到足够低的时候,引起市场疯狂抛售黄金,然后大量买进。 一些有经验的投资者在这波降价潮中斩获颇丰。臻豪财富贵金属研究中心主任窦勤立说,4月9日左右,有的客户投入50多万元做空,几天内就赚了20多万元,一些实力更雄厚的投资客收益更大。 不管金价暴跌的原因如何,这波金市行情又一次让中国投资者见识到市场的变化无常。冯永晟认为,在多空双方激烈博弈下,黄金目前正处于“高危期”。“如果从消费的角度购买黄金饰品,此时并无不可。但资本市场与普通人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若盲目以‘抄底’的心态去投资,将面临较大风险。” 广东省黄金协会副会长兼首席黄金分析师朱志刚说,从历史数据看,金价最高点曾突破每盎司1900美元,尽管金价上演“高台跳水”,但谁都难以预计到底什么价格才是“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