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品牌峰会顺应了国家战略,充分利用北京地区的地缘便利,发挥北京地区珠宝领域的资源优势,促进京津冀三地珠宝业资源互补,从而带动整个华北地区的珠宝相关产业发展。
本报讯 刘书兰报道: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5月28日,北京珠宝协会、河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河北润石集团共同主办的“‘拥抱变化’2015首届京津冀珠宝企业品牌峰会”在石家庄召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逐步深入形势下,全面加强合作,实现区域间珠宝业的协同发展、创新发展,成为京津冀三省市与会珠宝企业的共同期盼和热议话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国家战略,同时也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三地珠宝行业代表要认清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把握商机,顺势而起,在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勇于开拓创新,探寻新常态下的珠宝行业理性发展之路。”北京珠宝协会秘书长李秀美在发言中说,要厘定珠宝业新的发展思路,必须要接地气,避免以前的浮躁发展。要从投机到投资,从跟风到选择,从靠机会到靠实力,从靠规模到靠质量,从靠运作到靠产品等方面实现根本转变。 李秀美认为,在目前供大于求的珠宝市场竞争中,同质化是没有出路的,差异化才是珠宝业发展趋势。“差异化产品不仅适应消费市场多元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更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差异化发展同样也是市场成熟、产业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中实现珠宝玉石行业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必须要市场融合、优势互补、错位经营、共同提高。”河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平认为。陈平说,京津高端经营群体集中,经营理念超前,知名品牌众多,但河北优势同样得天独厚:一是资源丰富。金银储量、开采、生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张家口橄榄石世界闻名,石榴石、黑刚玉、玛瑙、水晶等具良好利用价值;二是消费市场广阔。珠宝虽以大众消费为主,但河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珠宝消费潜力巨大。河北省旅游业的发展也促使珠宝市场外延发展;三是行业群体完善。河北省现有珠宝从业人员5万人,店面从5年前的30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家,并逐渐从大中城市延伸到县级市镇。从规模小、品种单、经营散向前店后厂的综合经营、连锁经营、集团经营发展;四是鉴定检测网络形成。宝玉石理论研究成果优秀,并培养了大批珠宝人才。“河北省珠宝行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要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时机,努力推进河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群体化发展、科技进步和品牌战略。”陈平表示。 北京珠宝协会常务副会长、河北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河北润石集团董事长刘恒义认为,“‘拥抱变化’2015首届京津冀珠宝企业品牌峰会”活动,顺应了国家战略,充分利用北京地区的地缘便利,发挥北京地区珠宝领域的资源优势,促进京津冀三地珠宝业的资源互补,从而带动整个华北地区的珠宝相关产业发展。 “要创造变化、迎接变化、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寻求突破。”刘恒义在“拥抱变化”主题演讲时说,这是在遵循为人之道、处世之道、为商之道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对公司经营模式、管理方式等进行及时调整,以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企业的战略应当顺势而为,如何聚集主业、做好主业,是企业战略的根本,一切围绕效益、效率,围绕市场拓展是企业发展的趋势。“未来,润石集团要靠品牌战略和市场战略把润石珊瑚打造成中国珊瑚第一品牌。” 2015首届京津冀珠宝企业品牌峰会嘉宾演讲内容丰富:张文波的“2015珠宝行业趋势解读”;蔡玉庭的“传统融资模式颠覆与创新”;郎鸣镝的“互联网+企业能力问题的重构”;于小红的“设计和品牌是国际商贸发展的灵魂标志”;田玉香的“河北珠宝发展现状”;张丽凤的“奢侈品发展方向”;陈亚敏的“诚信铸就品牌之路”;吴征的“珠宝寄卖行保姆式服务”等让与会的京津冀珠宝企业受益匪浅。与会企业纷纷表示:要在京津冀珠宝业区域协作中,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加快走出一条京津冀珠宝业科学、持续、创新、协同发展之路,促进京津冀三地珠宝业的繁荣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