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花大价钱购买了黄金珠宝类饰品,最关心的是纯度是否达标,很少有人花钱鉴定有害元素的含量。”
本报讯 近期,贵州省工商局对贵州省市场上销售的黄金珠宝随机抽检结果显示:黄金珠宝合格率仅5%,九成以上的产品都存在标签标识不合格问题。 一般来说,贵金属首饰可能会含有铅、汞、镉、六价铬、砷和镍等多种有害元素。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这些元素的含量都必须小于0.1%、镍释放量小于0.5微克/(厘米2·星期),“也就是说,无论是用贵金属或其合金做成的饰品,其所含元素均不得对人体健康有害”。 然而,从贵州省工商局近期公布的对全省市场上销售的黄金珠宝随机抽检结果来看,贵州省的黄金珠宝质量很不乐观,合格率仅有5%,只有4种商品全部项目都合格,九成以上的产品都存在标签标识不合格问题。有的黄金珠宝竟然有害元素严重超标,其中一件金锆石戒指,镍释放量=24.620微克/(厘米2·星期),是允许释放量的49.24倍;另一种18K翡翠吊坠,镍释放量=1.065微克/(厘米2·星期),是允许释放量的2.13倍。据了解,镍是一种既便宜又能增加首饰亮度和硬度的金属原料,常用在白色K金首饰中。 针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贵州省工商局已责成当地有关部门依法对不合格产品和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并继续加强监管力度。 (晓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