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江苏各地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于春节前在南京民俗博物馆欢聚一堂,开心地领到了去年的“大红包”,共计21万元传承经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殿祥、周双喜等八位领到了由中央财政支持的每人8000元传承经费,61岁以上的16位省级和39位市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分别喜领了4000元、2000元的传承经费补助。会上,又获喜讯,该传承经费今后每年都发放。
首签500万元订单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国家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传承人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不断进行国内国际文化交流,成了业内的明星式人物。就在位于甘家大院的南京民俗博物馆,国家级大师王殿祥、张方林等入驻开办的非遗工作室,每年的订单络绎不绝。记者了解到,被誉为南京“非遗之家”的民俗馆与某文化公司合作,签下了500万元的订单。有的已早早被买家“抢走”,过节送礼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已经成了时尚。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殿祥向记者谈到,他即将与中国工艺美术总公司开展合作,为中国银行等打造特制金制品,不久大家会发现,留金条不如收藏大师作品。 可喜的是,在近一、二年内,甘家大院将建成集南京非遗概况全面介绍,工作室专题展示,厅堂版、园林版、昆曲动态演出为一体的多功能非遗博物馆。该馆将通过深度合作,挖掘包装,将更多的非遗项目进一步推向市场,走向全国。
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据江苏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冯锦文介绍,江苏省是2007年率先在全国建立非遗传承人认定、资助体系的省份,随后该体系被国家推广至全国。目前,全省有102位国家级传承人的传承经费,每人每年可领取8000元。361位61岁以上省级非遗传承人每年可领取4000元经费,主要用于资助、补贴传承人传艺带徒,并对其进行了个人生活补偿。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大对传承人进行保护,包括为人类非遗代表作、国家级非遗项目建立专门的传习所、展示馆;为传承人搭建宣传平台;进行国际大型展示交流活动;促进授艺带徒等。并通过表彰、奖励,激发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从今年开始,江苏省还将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进一步完善非遗保护名录和传承人保护体系,建设4至6个非遗生态保护区,30个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