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石周刊 □ 齐石成 一、何谓夜明珠 “夜明珠”是在黑暗中,人眼能明视的,天然的、能自行发光的珠宝。在古代“夜明珠”又称“夜光壁”,“明月珠”等。著名“夜明珠”有“随珠”、“悬黎”、“重棘之壁”、“石磷之玉”等。 我国民间流传的“夜明珠”,都有着奇异的发光性能,能在无光的环境中发出各种色泽的晶莹光辉。“夜明珠”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中最具神秘色彩,最为稀有,最为珍贵的珍宝,并为皇权私有。“夜明珠”有着很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据史籍记载,春秋战国时代,“夜明珠”已被视为“天下名器”,其珍贵价值同“和氏壁”并驾齐驱,价值连城。 二、分类: “夜明珠”按照基本材质的不同可分两大类。 1、动植物性“夜明珠”:动物界有夜光者如著名的萤火虫,人人皆知。唐代苏颚“杜阳杂编”记唐代宗宝历元年,南昌国献“夜明犀”。 植物界有夜光者很多,如“本草纲目”记载灵芝中的“木威喜芝”、“参成芝”、“七明九光芝”都发荧光。 2、矿物宝石类夜明珠: 从固体物理学角度矿物性“夜明珠”的基本材料都是无机盐类晶体中的激活晶态磷光体。 所谓激活晶态磷光体是指由于晶体晶格点阵畸变而获得“发光”本领的晶体,而这种畸变,又多半是由于基质内含某些重金属杂质(激活剂)所引起的。例如ZnS中含少量的Cu就能发出黄绿色磷光,此ZnS称为基质,Cu称为激活剂。 目前常用的磷光体不下百种,它们的化学成分除了碱金属卤化物外,都是二价金属(Ca.Sr,Ba.Cd.Mg.Zn.)的化合物——硫化物,硒化物,碲化物,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和卤素磷酸盐类。 由于激活晶态磷光体中激活剂的不同可将激活晶态磷光体也就是“夜明珠”分两类: ①永久发光的夜明珠: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能量进行激发,而是靠自身含有激活剂,如14C.3H.147pm.226Ra.232Th等放射性同位素,能自身激发而发光的。 ②长余辉蓄光型夜明珠:磷光体中的激活剂没有放射性,必须靠外界的日光、紫外线等光源激发后才能发光的。 三、几种矿物型夜明珠: 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过,中国古代尤喜叙利亚产的“夜明珠”,称为“孔雀暖玉”(实际就是萤石)。中国古代“夜明珠”有不少来自阿拉伯或波斯地区。据《博物要览》记载元代曾差官到古波斯购回宝石夜明珠(红色石榴石族为硅酸盐类),到锡兰国(现今斯里兰卡)采买夜明珠“照殿红”(就是红色尖晶石为铝酸盐类)。 1996年在台湾出现的成吉思汗时代的“九龙真珠”夜明珠,认为主要由ZnS矿物组成。 2000年四川一位老辈收藏者出示两件藏品,一件是宋代冠玉,经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为玉髓饰品(No20609),颜色灰黄,光性特征为隐晶质集合体具磷光。另一件经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所和四川省珠宝首饰第一检测中心联合检测,又经显微镜放大检查和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认定为硫化锌夜明珠(ZB.02.60026) 1995年,广东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联合对一颗重2800克萤石夜明珠发光特性进行了实测:其中用紫外线激发后的发光强度为5×10-5cd,其发光亮度在10cm处可见印刷字体。(待 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