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瑟瑟”溯源
珠宝文化 加入时间:2011-3-29 9:39:53 □宝玉石周刊
“瑟瑟”,现多被我们用作诸如“秋风瑟瑟”、“瑟瑟发抖”等景象破败的意境中。而在古时候,“瑟瑟”又是缘何而来呢?
二千多年前的东周时期,一种叫“瑟瑟”的珠宝为蜀国王公贵族所珍爱。这是一种来自于西亚或中亚地区的宝石,被古蜀王公贵族视为身份的象征,并在后来的考古发掘中屡有发现。古代波斯人将宝石称为“sit-sit”(瑟瑟),伴随着它的进入并受到王公贵族的追捧,古人根据音调给它们取了一个颇为洋气的名字——“瑟瑟”。是典型的外来音译词。
古人对于瑟瑟,喜爱归喜爱,但对它的性质,却并没有太清楚的认识,只是笼统地认为它是一种宝石,可能是其非本国所产的缘故。到了明末,安徽桐城人方以智才在《通雅》中对瑟瑟做出分类,“瑟瑟有三种,宝石如珠,真者透碧”。而在此以前,瑟瑟已经被古人当作了一种形容词,在诗句中频频出现。中唐诗人白居易在写景诗《暮江吟》中,这样写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里的“瑟瑟”则是取其“碧绿色”的含义。
唐代著名诗人——“诗圣”杜甫曾在其《石笋行》中写下过这样的句子:“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尽波涛痕。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据杜甫诗中所云,唐时瑟瑟经常在雨后出土于成都西门的石笋之下,大抵东周时期成都西门多是王侯富贾的聚集之地,不过,既然下了雨就能在石笋下面露出来,可见古蜀人生前与瑟瑟关系之密切。据说当时成都西门一带,有钱人都要戴,越有钱就戴得越多,而最有钱、戴得最多的是开明王朝的一个蜀王。
按照宋人吴曾在他《能改斋漫录》中的记载,开明王朝时期,有个奢侈的蜀王建造了一座七宝楼,用瑟瑟、真珠(一种珠宝品种)做门帘,竭尽豪华之能事。汉武帝时,蜀郡遭了一场大火,被烧毁的有千家之多,七宝楼也在这场大火中化为灰烬。于是,后人在砂土中往往能得到蜀王的瑟瑟。
这个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一位胡人在成都建立了一座大秦寺,寺庙修得据说跟宫殿一样,寺庙的门上挂满了真珠、翡翠,大秦寺最终被毁,琳琅满目的珠宝落在了泥土中,每有大雨过后,蜀人还往往可以拾得真珠、瑟瑟、夜光璧等珠宝。吴曾认为诸如真珠、瑟瑟等珠宝来自于当时的波斯国,非中国所产,这一点,与杜甫的记载不谋而合。周代的时候,波斯的瑟瑟便行销古蜀国。
关键字
珠宝文化
相关文章
【网友投稿】
【论坛交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站导航:
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诚聘英才
|
服务项目
|
网站地图
|
网上书城
|
联系我们
|
网友投稿
|
设为首页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
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
昌龙网络
(
B2B
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