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珠宝玉石的心灵慰藉功能(下)
 
珠宝文化  加入时间:2011-1-10 16:33:08  □ 李永光

服玉,古人祈求长生的奢望

  玉石很早就进入了中医药行列,古人认为玉石是由玉海(玉精、琼浆)凝结而成,于是服食玉屑以求长寿。《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想与天地同寿,命人在长安建章宫铸一高大铜人,双手仰捧一大铜盘,内置玉屑,等到夜间承露盘取到玉露,即和玉屑服用。但遗憾的是,汉武大帝虽用心良苦,却并未因此而获得长生。唐朝的征西将军李预在蓝田掘得玉环、玉璧等杂器型玉大小百余枚,捶碎成屑,碾成粉来服用数年。精力充沛,东征西战,但随后依然命归黄泉。据说李预临死时对家人说,这不是药的过失,而是自己有几房小妾,他喜欢饮酒,酒色过度所致。他死在长安的酷暑七月,尸身四昼夜竟色不变,味不臭。其妻常氏往他口中放琀玉时,也无秽气,坊间传言是服玉而致的奇迹。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玉“久服耐寒暑,不饿渴,不老神仙。人临死服五斤,三年色不变。汉制,王子皆用珠襦玉匣,是使不朽故也。但玉亦未必能使生者不死,惟死者不朽耳”。李时珍否定食玉可以长生,但又肯定了死者可以不朽。美玉药用的记载还有很多,如十一世纪维吾尔族学者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在《突厥语大语典》中载,白色的玉石可以“防雷击、防口渴、防闪电”,所以人们用玉来做成戒指等镶佩物。而敦煌出土的古代藏文献中的《藏医杂药方》有一方说:“人若肝裂痛,用刀尖取古玉粉末三次,喝下则愈”。而古代道家认为把玉石烧成粉末,服用一年以上,能“入水不沾,入火不灼”,在今人看来,这近乎荒谬,完全是迷信说法。
  矿物是中药的一类极具特色的重要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对它的研究历史悠久,而宝玉石在矿物中药中占有相当的部分,最古老的医学经典《皇帝内经》中有许多应用记载;《神农百草经》收藏的宝玉石类药物有46种;而《本草纲目》收载的金、银、铜、铁、宝玉石等药物达到了161种。我们的祖先使用矿物中药为人类祛病延年,很多典籍中都有矿物治病的记载。

玉石是中医灭疤痕的良器

  
  据《汉书·王莽传》说,公元前七年,王莽因得罪汉哀帝嫡母定陶付太后,被罢了大司马(掌国家政务,军事长官)。公元前五年,被保留待进,给事中一职,遣至南阳任新都侯,食邑1850户。
  南阳太守认为王莽身贵重任,不敢怠慢,即使被贬,随时会再起。即选门下椽,宛县人孔休任新都侯国丞相。王莽到食邑后,孔休竭尽礼节接待。王莽患病,孔休亲自用心伺候。王莽因孔休有恩于己,便把随身佩戴镶玉的宝剑相赠。孔休谦虚不肯接受。王莽便说他是因为见了孔休脸上有瘢,而美玉是可以灭瘢的,所以想把这玉琥(在剑鞘上,供穿系之用)送给他,孔休再次谦虚表示不敢接受。王莽就说:“你是嫌它太贵重了吧?”于是当着孔休的面把玉琥砸成碎片,然后把玉片包装起来送给孔休,孔休终于接受了。据此,后世的医家说:“面身瘢痕,真玉日日磨之,久则自灭。”至于王莽的玉琥是否根治了孔休脸上的瘢痕,《汉书》并无记载。尽管王莽把孔休视为落难知己,载复出建立新朝后多次召休,“休称疾不见”,表现了视王莽为乱臣贼子的高尚气节。
  比汉稍晚的三国时代,史籍记载了一个相似的故事:吴主孙权的宠妃郑夫人面部为刀所伤,御医用白玉和白獭骨轻摩伤部及周围为其治疗。郑夫人痊愈后面部非但未留瘢痕,反而比以前更加细腻白嫩、妩媚动人。

玉是古代皇家女子养颜的秘术

  《天宝遗事》中说:“杨贵妃含玉咽津,以解肺渴”。唐朝的杨贵妃确曾用含玉咽津之法止渴。贵妃本来体胖,到夏季口渴难耐,于是便每天口含一个玉鱼,用来“凉津沃肺”,平安舒畅地度过关中炎热的夏天。
  《隋唐·北狄·西域列传外编》称,南北朝宇文氏之女大义公主和亲沙钵略可汗,在域外拥有一种美璞,时时按摩面部,其人容颜如玉,这也是古代见诸史料的玉石美容记载了。
  《御午缥缈录》中载:清朝慈禧太后之所以晚年容光焕发,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就是有一个奇特的美容方法,每天用玉尺在面部搓滚、摩擦。玉尺是用珍贵的白玉、翡翠制成,短短的圆柱形玉辊子。清代嫔妃们后来悄悄仿效太后使用的太平车,也是采用的翡翠、白玉。
  应该说,封建社会几千年来,采用玉石按摩面部美容的绝不仅仅是这些皇家女子,而是凡夫俗子、平民百姓上不了史官的记录罢了。

关键字 
珠宝文化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