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中国玉文化与奥运精神的完美结合
—— 从奥运徽宝中国印谈起
珠宝文化 加入时间:2008-6-30 9:33:03 □ 栾秉璈
(接上期)
(4)白垟石:产地在山口之南十二华里白垟山之白羊洞。据冒广生(清举人)《疚斋小品三种》载:旧有土人采石“假寐梦白羊,而得此坑,故以白羊名。”白垟石以青白为主,色微黄,多黑纹和棕红纹。石质稍坚者,时含蓝钉、蓝星和蓝带等。冻石以白垟夹板冻和芥菜绿最为著名。白垟石品种有白垟夹板冻、麻袋冻、煨红、芥菜绿冰花冻等十四种之多。
(5)老鼠坪石:产地在方山乡根头村西群山中,因古有采青田石的“老鼠洞”而得名老鼠坪,有老鼠坪冻等六个品种。
(6)季山石:产北山区双垟乡,有竹叶青等八个品种。
(7)领头石:产北山区双垟乡,有领头青等八个品种。
(8)塘古石:产山口区吴岸乡,有塘古白冻和塘古黄冻两个品种。
(9)武池石:产县城西北六十华里,有武池白和武池白冻两个品种。
(10)其他有北山白(产北山乡北岩)、北山晶(最透明的青田石)、北山红(浅紫红色)、山炮绿(产山口区汤垟乡)、石门绿(产夏家地石门头)、西山青(产方山乡)等。
冒广生(清举人)《青田石考》载:“青田冻石以灯光为无上上品。《七修类稿》(明郎瑛撰)云:今天下尽崇处州灯光石,温润可爱。《考槃余事》(明屠隆撰)云:青田石中有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谓之灯光石,今顿踊贵,价重于玉,盖取其质雅易刻而笔意得尽也,今亦难得。《香祖笔记》(清王士祯撰)云:印章旧尚青田石,以灯光为贵。……其次为鱼脑冻,色白如鱼脑,亦青田产之上上者。又次为酱油冻,余旧藏有三印,赵次闲刻。”
(二)青田石历史沿革
青田县山口村《林氏宗谱》载:“此石之出于何时,宜可以嵇而讨之,乃杳不可得,则以吾姓之徙此者犹后,而此石之出已先。”传说,古时有人上山砍柴,砍刀竟能砍开石头,刀刃则不损,于是雕刻成工艺品。现根据夏法起《青田石全书》等有关资料论述如下:
(1)六朝至宋代:
青田石最早何时发现和开发利用的确凿时间,难以定论。夏法起《青田石全书》(1997年)认为:“青田石早在六朝时已被利用,宋代已有较多的开采”。六朝是指三国的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因皆以健康(今江苏南京)为首都,所以历史上合称六朝。浙江博物馆藏有六朝时期墓葬用青田石雕刻的四只小猪。浙江新昌十九号南朝的齐墓中,出土有永明元年(公元483年)用青田石雕刻的二只小猪。
刘江《中国印章艺术史》(2005年)认为:青田石“开采始于唐代”,“在龙泉县双塔内发现的五代吴越国文物中,有一件很小的青田石雕像,白色带微黄,质地较纯正。这说明青田石在五代时已广泛应用,明代前后始作为印材。”
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青田毗临温州,经济发达,青田石雕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仍以实用和雕刻玩耍小件为主。
(2)元明时期:
夏法起先生《青田石全书》指出:“元、明时期,青田石除大量制作石章外,尚雕刻笔筒、墨水池等文房用具和石碑、香炉、佛像等实用品。”韩锡胙(公元1716~1776年,乾隆举人)《滑凝集》载:“赵子昂(公元1254~1322年,即孟頫,元书画家——笔者)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而石印盛行。”文彭(公元1498~1573年,浙派制章远祖)约明嘉靖年间,在南京国子监时,得青田灯光冻石等之后,由牙章改作青田石章,“于是冻石之名,始见于世,艳传四方矣。”接着出生稍晚于文彭的屠隆(公元1542~1805年)《考槃余事》也说“价重于玉”和“今亦难得”。由上可知,青田石刻印章始于元,盛于明。
(3)清代:
清代,青田石制章和雕刻工艺品,都得到空前发展。印章产品由民间进入宫廷,石雕产品由国内走向世界。乾隆帝八旬万寿节,大臣献青田石刻“宝典福书”印章一套,石质明净,造型多样,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葫芦形等共计六十枚。
清初,就有少数青田人将青田石雕经西伯利亚销往欧洲。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青田方山人杨灿勋经海上将青田石产品销往英国。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山口村民季兆鋆等七人往南洋、印度和法国等地贩卖青田石雕。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青田石雕参加“巴黎赛会”;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青田侨民在美国“圣路易博览会”会场开设“青田石店”,销售青田石产品。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青田石雕荣获银牌奖。
清代晚年至民国年间著名的青田石雕艺人有周旭卿、周芝山、林赞卿、林凤歧、林茂祥、尹阿岩等。(待续)
关键字
珠宝文化
相关文章
【网友投稿】
【论坛交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站导航:
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诚聘英才
|
服务项目
|
网站地图
|
网上书城
|
联系我们
|
网友投稿
|
设为首页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
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
昌龙网络
(
B2B
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