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玉的感悟
 
玉石文化  加入时间:2016-10-24 10:18:22  byszk

      玉器是中国之国粹,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结晶。中华玉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已有8000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文明的基石。
      玉是大自然的精华,自然赋予了它灵性,伴随着世人走过的漫长岁月,人们赋予了美玉所有美德,这些美与德引领人们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即使守着千年的寂寞,却也有着无尚的雍容。
      我作为一名玉雕师,对玉石有独特的感悟,对玉雕设计有自己的想法。
      我20岁的时候开始从事玉雕行业,那时的印象是,玉石品种有很多,工厂里满院子堆放的都是玉石原料,这给了我们学徒认料、选料的学习机会。但也给我们初学者造成了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玉石材料很多,没有了珍惜玉料的概念。其实,玉石和其他矿产一样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一定要珍惜玉石资源。
      在我琢玉的生涯中,要感谢几位师傅的指引,让我充满信心的走了过来。教我素活的师傅是北京玉器厂的吴振岚,后来又在宋建国大师的思想影响下,走上自己的玉雕之路。师从宋建国大师以来,每每聆听大师的教诲,都深有感触。宋大师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别出心裁设计总能让我看到曙光,清楚地找到前进的方向。
      宋建国大师的玉雕作品将写意概念与雕塑完美结合,他的玉雕人物呈现出气韵流畅的时间感和整体搏动的生命感,整体中包含着引弓待发的张力感,犹如那已凝固的熔岩,仍可感受到其欲要喷涌而出的精神。
      在宋建国大师的影响下,我对玉有新的感悟,努力朝着宋大师“天人合一”的理念方向发展。从事玉石雕刻27年来,我的玉雕作品题材较为广泛,从大件到小件都有所涉足。利用玉的天然形状、特点以及玉料本身的结构特点、色彩特点去设计产品,尽少的破坏玉石的天然之美,更好的展现出玉石的天然之美,使作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我对玉石制作的终极理解与追求。
      关于玉雕展现的意境内蕴,我非常赞赏中国玉雕大师樊军民所总结的八个方面:“形神兼备,灵动之趣,含蓄隐忍,小中见大,大巧若拙,虚实结合,和谐之美,以艺载道。” 原本僵硬冰冷,没有生命的原石,在艺术家的眼里却是通透的,鲜活的,是具有生命力和灵魂的。
      玉雕艺术属中国艺术门类之一,在表现形式上追求形似之外的神韵,“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在玉雕作品中表现出“不似似之”,既不具象,也不抽象,徘徊于有无之间,斟酌于形神之际。以神统形,以意容形,形神结合,乃至神超型越,这是玉雕人在创作中应该做到的。一件形神兼备的玉雕作品,才有巨大的穿透力,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玉雕艺术要注重视形似之外的神韵,这不单是一个雕琢技巧的问题,重要的是,它和玉雕人内在的心灵境界是密不可分的。在创作过程中,不是简单的运用原料的特色或是精湛的工艺,而是表现出一种生命的境界,一种形神兼备的意境。
      玉雕设计由于在多方面借鉴了中国书画的元素,受书画文化内涵的影响,在一些题材内容上设计追求“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浓”的原则。如枯树、怪石之类,一些枯朽的形象,用来展示深刻的道理。在丑中求美,在荒诞中求平常的道理,追求生命的意义。枯朽的形象并不具有美的形式,没有美的造型,但它内在是丰满的、充实的、活泼的,通过自身的衰朽,隐含着活力;通过自身的怪异,隐含着一种生机;通过自己的丑陋,隐含着无边的美貌,以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向往,开始一段新的生命历程。这里隐含了深刻的哲理:稚拙才是巧妙,巧妙反成稚拙,平淡才是真实,生命的低点孕育着希望。
      在玉雕艺术家眼里,吸纳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枯木见春,以怪石见美,于迷离中间清香,以巧追巧,并不能见巧。拙中见巧,方是大巧。
      玉雕的美,集中表现在对形式美的追求,离开了形式美就谈不上玉雕的创作。玉石材料得天独厚的物理属性形成了独特的天然美感,充分利用并发挥原材料的质地美是每一位玉雕艺术家的职责,也是玉雕作品成功的关键。在创作上尊重“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的设计原则,通过巧妙的设计构思将天然的原料美发掘出来,使作品在用料、题材、处理手法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意趣天成的效果。根据玉石原料的质地、色彩、形状、透明度,选择不同的题材、内容以及雕琢方法,从而突出原材料的质地美、纹理美、色泽美等天然魅力,创造出更多的独有和唯一。
      美国哲学家桑塔耶纳说:“人体的一切,都对美感有贡献。”人都有一种追求“心理和谐”的自然倾向。真正的美,既是感觉性的通感,又有情感性的通灵。以意境来审美,美就上升到了有限与无限、现实与理想、理性与诗性完美和谐的境界,即“诗意地栖居”。玉雕作品的诗性是寻求世界和人生的最高真谛和终极真理,是作品灵魂的需求,是作品灵魂终究不会崩溃瓦解的,最后的内在脊梁。
      玉雕中的中国传统图案形式多样,寓意深刻。它汇集了中华玉石文化的丰富内涵,是几千年华夏传统文化百花园中一朵奇葩。玉的美只有经过巧夺天工的雕刻,方能显现出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在强调个性化和注重精神生活的现代,佩戴玉石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品位和民族气质。
      在当代全球语境和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玉雕艺术家应该立足传统,顺应跨界,保持创新。我的审美理念是创造中国当代的个人艺术和设计,彰显时代精神。
      对于传统文化应该批判性的继承,规避对传统“穿衣式的”简单挪用,而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理解。在继承传统文化同时,不能排斥现代文化的影响,关注当代文化构架下复兴传统的可能。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转化和转移,使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重现生机。
      玉雕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在研究传统的同时借鉴和吸收当代艺术中“社会性、批判性、实验性”因素,但应将这种借鉴与吸收控制在一定范围中,通过装饰性因素(工艺、材料、形式)的本体力量来表达概念、情绪、体验等社会因素,同时探索传统手工艺与当代新技术之间的协同关系,关注新技术对传统手工艺,对当代工艺美术生产力方式所带来的变革。

 

( 曲 波)

关键字 
玉石文化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