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沈理达将玉文化带入中国国际珠宝展
 
玉石文化  加入时间:2015-12-4 15:56:38  宝玉石周刊

沈理达

      本报讯  刘书兰报道:11月29日下午,中国国际珠宝展老国展展区205室,迎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演讲“中国玉文化与翡翠审美”,为场面宏大的的珠宝展增添了几分雅韵和内涵。这是由著名珠宝专家沈理达老师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一场演讲。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此次力邀沈理达老师来到北京,是因为沈老师在业界的影响,以及她多年来为传播和创新珠宝美学所作出的贡献。许多人由中央电视台一套《寻宝》栏目认识沈理达老师,但并不知道,年纪轻轻的她,早已是英国皇家宝石协会FGA,还被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DP、中山大学宝石研究所等聘为特聘专家,先后编著有《翡翠素养》、《翡翠审美》、《沈理达讲翡翠》、《看图识翡翠》等著作。沈理达老师研究的特点,是将珠宝还原到以美学为基础的文化层面,以感性别致的文字,让珠宝爱好者感受到珠宝中深远而独特的魅力、带着历史和民族烙印的根脉,而这一切,正是珠宝玉石能源远流长的最主要原因。

      此次沈老师带来的“中国玉文化与翡翠审美”,实际上是对玉文化发展脉络的一个梳理。中国人爱玉崇玉已经有着80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中国玉文化是中华文化奠基石。除了玉有着天然的美感和硬度,还因为它承载着太多中华民族的道义情操,沈老师通过“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节气”、“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等几个方面,概况了“君子比德于玉”的深远内涵,以及玉文化对当代中华文明的影响。
      沈理达老师还提到,玉经历了“神玉”、“礼玉”、“德玉”等阶段,在唐代以后才进入了“民玉”时代。玉对中国人来说,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饰品,而是寄托着无数美好情感和愿望的载体。近年来,国人逐渐从由内敛的白玉转为喜爱鲜艳的翡翠,也是中西方文化渐融背景下,玉审美的一种悄然改变。

      为什么翡翠会在那时后来居上?沈理达老师这样解释:当时西方文化艺术已渐渐被国人接受,比如郎世宁的油画,其缤纷的色彩不同于中国传统水墨画,但也得到了普遍喜爱。翡翠,既有中国玉文化的基因,不失玉的五德——“仁、义、智、勇、洁”,又兼具丰富多元的色彩与变化,更符合当时的审美需求。沈老师把翡翠这种独特的美总结为五美: “雅、韵、灵、巧、艳”。可以说翡翠的美,代表着现代的中庸美。
      演讲最后,沈老师还以多款精美的翡翠设计首饰图片,为大家讲解了自己在翡翠设计方面的继承与突破,翡翠既是玉石文化的更新,又是现代中国人个性的自我表达。那么,什么样的翡翠设计才是美的延续、我们要选择怎样的翡翠来表达自我呢?在沈老师绘声绘色的演讲过程中,现场数十位听众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他们应该会有更切实的收获。

关键字 
玉石文化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