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孟买威尔士艺术博物馆珍藏有五十余件十八世纪后云南腾冲流转过去的翡翠艺术品。透过这扇窗口,或许可以找到玉出云南厚重的历史脉络,找到世界对云南玉雕认识的源头。
一个月的时间并不算长,我们却走遍了印度的东部、中部和西部,感受了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精髓和万种风情。无论是雄伟壮观、象征民族精神的新德里印度门,一次可容纳五万人同时做礼拜的世界上最大的买玛清真寺,还是集印度文明五千年之大成的国家博物馆,也不论是世界建筑七大奇观之一、精美绝伦、让你顶礼膜拜的泰姬陵,堪称建筑艺术殿堂的阿格拉红城堡,还是瓦拉纳西佛教圣地、世界文化遗产、佛祖释迦牟尼第一次为五个门徒初传法轮之地的鹿野苑,出土的释迦牟尼佛祖雕作像,象征佛教幸运的四个狮子雕石柱,直径一米多高的石雕大法轮,让你如痴如醉。还有沿着瓦拉纳西一百多公里外的灵巧幽静的小城菩提伽耶,去追寻佛祖的踪迹。这里是他彻悟成道之地。在那株郁郁葱葱充满着生命力的大菩提树下,你会得到一种感悟,一种宁静,一种平和。被称为印度最长的圣河的恒河,是虔诚的印度教徒一生必到的洗礼、朝圣、沐浴之地,飘渺欲仙的环境仿佛天地河水把人也融为一体;还有不能忘却的盟军二战时期抗击日本强盗的运输血线的中印公路的起点和灵魂的雷多;居住在阿萨姆邦的、十三世纪后从中国西部迁徙去的傣、景颇、瓦、阿昌、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的后裔达百万之众。在印度,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令你陶醉,让你震撼,使你流连忘返。 然而,最使我们震撼和惊喜的是,在孟买威尔士艺术博物馆珍藏着十八世纪前从云南腾冲流转到印度的几十件翡翠玉雕精品。在颇具殖民色彩的繁华的孟买,留下了两百多年前英国建筑师们设计建造的一幢幢精美绝伦、漂亮雄伟的建筑物,至今仍保存完好,这些堪称建筑大师的艺术杰作,留给了后人一笔财富,一种享受。 在这些建筑群落里,称之为印度第二大博物馆的威尔士艺术博物馆就在其中。早先,它是英国人威尔士的私人行宫,印度独立后,辟为孟买国家博物馆,又习惯称威尔士艺术博物馆,这里藏品丰富,多姿多彩。 众多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各种石雕艺术佛像,排列整齐有序,几乎占了一楼展厅的所有置位。二楼是各种精美的金银器,珠宝首饰,象牙制品,刀剑器具等宫廷王室用品。三楼是中国馆,陈列有大量的青花粉彩瓷器,保存完好,其中不乏精品,当中还有一个丝绸专馆。除许多古丝绸之路遗存下来的种种精美的丝绸残片外,也有很多不同时期、从中国输入印度的丝绸制品和服饰。最吸引人的要数一千多年前唐代的一件丝麻织造的彩色观音绣像和另一件清末的丝织慈禧太后的绣像。 然而,最令我这个研究翡翠文化发祥史的人兴奋惊喜的是,在中国馆上楼过道右侧的一个十平方米玻璃展柜里,居然陈列着几十件翡翠玉雕精品,包括香炉、碗、杯、盘、笔筒、壶、扳指、花瓶、挂件等,其中大多数工艺精湛,水色俱佳,真是让人大饱眼福。像薄胎拉丝翡翠盘等艺术品,你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玉雕先辈是用什么工具和毅力来完成至臻至美的杰作,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并叹为观止。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没有哪一个国内外博物馆收藏保存着如此之多的具有历史岁月的石材和工艺都精美绝伦的翡翠玉器实物。 博物馆的权威人士介绍,这些翡翠精品系十八世纪后英国的外教商务人员从云南腾冲定制购买,经缅甸辗转印度孟买运回英国的,这样的商务活动应该有不断的多次往返,英国最早在腾冲设立了领事馆也可得到证实。由于不太清楚的原因,滞留孟买的这批翡翠玉雕精品却成就了威尔士艺术博物馆的重要收藏。从另一个侧面也可说明,发祥于云南腾冲的翡翠玉雕文化,至少在十八世纪已经成为商品进入外国人的视野,并被英国人经腾冲、缅甸、印度流传到欧洲。通过这扇窗口,或许可以找到玉出云南厚重的历史脉络,找到世界对云南玉认识的源头。 这对于专门从事翡翠文化发祥的历史、流源传播研究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价值的依据。我心想,这是自己从事翡翠历史文化研究的缘分,是老天和开拓翡翠事业的先灵们的保佑,让我无意之中发现和捕捉到了这一史实。除翡翠外,馆中还陈列着众多来自中国的白玉、青玉、水晶、玛瑙雕琢的艺术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清代翠耳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