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玉石历来被人们当作珍宝。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也是中国独有的技艺,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玉雕的题材十分广泛,上至历史传说、宗教文艺,下至花鸟鱼虫、瓜果蔬菜,都有涵盖。下面就几种玉雕题材,带您领略一下中国博大精深的玉文化。 天真活泼、逗人喜爱的童子是玉雕工艺中广泛运用的一个传统题材。其实童子是效仿磨喝乐。传说,磨喝乐是佛子。很久以前,在波罗奈国有一座大仙山,梵志居住在山上。他经常往山石上大小便。有一只雌鹿舔食了他的便溺而怀胎,生下一女。梵志将女孩养大成人,被梵豫国王纳为王妃。生孩子时,产下了千叶莲花。王后命人弃之河里,任其漂流。巧遇乌耆延王,捞上来打开一看,千叶莲花幻化成上千的小儿。后来,这些小儿都成了大力士,概称磨喝乐。小小童子代表福气,代表吉祥,满足人们求子纳福的愿望,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因而弥足珍贵。 “鱼”与“余”谐音,在我们常见的吉祥语中,与鱼有关联的还真不少,如“年年有余”、“渔翁得利”、“吉庆有余”、“富贵有余”、“独占鳌头”、“鲤鱼跳龙门”等等,特别是鲤鱼之“鲤”与“利”谐音,民间又常视鲤鱼为“财神”。玉鱼,刻玉为鱼,作为一种寓意“有余”的吉祥物,自古以来深受喜爱。 白菜,一直以来也是人们所钟爱的玉雕题材之一。白菜谐音为“佰财”、“摆财”,有招财、聚财之意。此外,白菜还有“清白坚贞”等寓意,象征着两袖清风、品格清白。菜叶上可雕有螽斯虫和蝗虫,喻意“多子多孙”。除了单独的白菜造型,也有与动物相结合的造型,形成不同的寓意,例如:蜘蛛——知足常乐;马蜂——象征勤劳。 蝉在古人心中代表着高雅,是清高、廉洁的代名词。在玉器雕刻领域,蝉也是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据考证,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玉蝉”的身影。一些人以一枚玉蝉佩在腰间,谐音“腰缠(蝉)万贯”,或将佩挂在胸前的玉蝉取名为“一鸣惊人”,来为自己祈福增寿带来运气,这便是“佩蝉”。另外,权贵们还将玉蝉装饰于头冠之上,成为权势与地位的象征,“冠蝉”因此得名。初唐虞世南的诗《蝉》中,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之句,认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由于蝉身居高树之上,而并不是凭藉秋风,巧喻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诗句绝美,更是让玉蝉在吉祥寓意之外,又多了几分儒雅之感。 玉石行有句古话,叫“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玉雕题材都包含着吉祥的寓意与美好的祝愿,只有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才能更好读懂它们,并享受由它们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 (露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