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领悟东方晓鸣的文化发展观
 —— 四论珠宝产业发展方式
深度报道  加入时间:2008-2-18 10:07:33  □ 本报评论员 逄冠赜
      在东方晓鸣总经理傅东晓的办公室里,看到墙上悬挂着一幅醒目的条匾,上书东晋陶渊明著名诗句“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问起何意,傅先生这样作答:“这是我的座右铭。中华玉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我创办珠宝公司,不是仅仅为了赚钱,而是想用这句诗时时激励自己,把中华玉文化普及到国人中去,传向世界。”这话掷地有声。
      东方晓鸣,京城一家从事生产和主营翡翠生意的珠宝公司。创业至今的十几年,一直高擎传扬中华玉文化的旗帜,并以此作为发展战略,不断披荆斩棘,开拓创新,从小到大快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成为京城乃至全国遐迩闻名的珠宝企业。东方晓鸣的发展观卓尔不群,殊为可贵。它所走过的路,正是我国大多民营珠宝企业应走的路。领悟其发展战略和文化价值观,对于当下我国珠宝产业调整结构,促进优化升级,意义深远。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联系我国珠宝界的实际,东方晓鸣传扬中华玉文化的发展战略,是高屋建瓴、独树一帜的。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在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中,珠宝界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高高地举起这面旗帜,真正实践“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领悟东方晓鸣的文化价值观,至少有三点值得我们深思。
      第一、传扬中华玉文化,更要开拓创新。玉文化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晶。如果说生活在红山文化到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等远古时期的先民们给中华大地带来了玉文化的曙光,那么中国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先辈们又用巧夺天工的智慧创造了多少璀璨的玉雕珍宝!这说明,玉文化的积累与创造,并不仅仅取决于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艺术创新。中华珠宝文化在数千年的传承过程中,一方面是上一代把经验、知识、技术、思想、理论、方法等传递给下一代,另一方面又通过自己的实践,不断补充、发展、丰富原有的经验、知识、技术、思想、理论、方法,进行新特质玉文化的创造。汉代思想家王充曾把文化积累发展的过程比作“庐宅始成,桑麻才有,居之历岁,子孙相续,桃李梅杏,庵丘蔽野,根茎众多,则华叶繁茂。”意思是说,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要在一代又一代的传递中积累创新,蓄之于时代,如流水蓄之于土壤,才能人才辈出,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积累和创新,也就没有玉文化的发展;反之,玉文化积累愈多愈厚,其发展也愈繁愈富。从传播的角度看,现在内地珠宝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越来越加剧,问题恐怕就出在创新不够,是一种“仿制”、“复制”的传播,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播。一部中外玉文化发展史表明,传播离开了创新就很难传之久远,只有将“积累与创新”结合起来,玉文化才能得以继承和弘扬。而东方晓鸣自创办之日起,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十多年间,他们搞了20多项自主创新,推动着公司脚踏实地往前走。有人说:“你花这个钱不是很冤吗。”而傅东晓则不然,他说:“我觉得总该有人来做这件事,不图回报,这也是我所追求的,只想把推广中华玉文化这件事做好。”东方晓鸣的这些文化传播活动,是把创新理念融入“传播”之中并赋予时代的涵义,实现了中国特色玉文化的共享性。不但展示了东方晓鸣的个性风采,也大大提升了东方晓鸣品牌的美誉度,既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口碑。
      第二、传扬中华玉文化,注意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精华是上上之策。源远流长的中华玉文化发展史,是与不同特质的外来玉文化接近、交叉、相互激荡的发展过程。所谓创新,也是在不同特质的世界玉文化相互碰撞中实现的,没有这种接触和碰撞,就无法实现创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华传统玉文化与世界著名珠宝品牌接触,并非坏事。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如果中国的珠宝产品与外来著名品牌互不见面,不发生任何接触和联系,将很难生产出新的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我们的珠宝产品只有与外来不同特质的珠宝产品接触(不管是来自哪个国家、民族、区域的玉文化产品),才能达到由单质到异质,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这里的关键,是善于吸收和借鉴外来珠宝文化的精华,敢于突破旧的传统模式,创造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珠宝产品。所以,“狼来了”并不可怕。
      第三、传扬中华玉文化,要处理好发展产业与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关系。恩格斯说:“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变成不合理的,因而按其本性来说已经是不合理的,一开始就包含着不合理性。”在我国玉文化发展史上,每一次创新所产生的珠宝饰品,虽然较之旧的更适合人们的需要,但是,任何新的珠宝饰品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其内在结构和功能都存在着某些缺陷和不足,人们创造了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愈来愈成为不受消费者欢迎的东西,甚至成了禁锢人们头脑的东西。如果我们在传播珠宝文化中大量复制这些旧东西,就无法让消费者融入时代新潮流。比如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所谓“男戴观音女戴佛”之类,就是束缚人们思想的传统观念,宣传这种传统意识,只会束缚人们的思想。应当说,这是“不合理”发展珠宝产业观念在一部分人头脑中的反映。须知,时代在发展,科技在突飞猛进,人们的思想和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珠宝企业家转变观念,多生产与现代化相协调的新产品。其实,隐藏在珠宝品牌设计、创造者背后的真正动因,并不是他们短暂的智慧爆发和瞬息即逝的灵感,而是所处时代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归根到底,一切传播,都是在不断排除旧的珠宝文化的矛盾中发展的,只有否定旧东西的羁绊,才能创造出更加合理的适合当代社会生活需要的结构形式,才能把珠宝文化推向更高的境界。我想,这应是何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题中应有之义。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十个大字里渗透着东方晓鸣的高瞻远瞩和豪情壮志。但愿东方晓鸣撒下的种子,在全国所有珠宝企业中生根开花。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传播中华玉文化”这面鲜红的旗帜,定能在中国珠宝产业的上空高高飘扬。
关键字 
深度报道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