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逐梦“元青花”
—— 记世界华人华侨华商联合会主席、元青花瓷收藏家侯祯婧女士
人物访谈  加入时间:2013-7-8 14:48:35  □ 王甜甜 陶姝瑾 张楠

      “每天抚摸着那些带着祖先生活气息的元青花瓷,仿佛在与岁月对话,能让更多散落在祖国各地的元青花瓷走进收藏馆来展示,是我最大的梦想!”45岁的世界华人华侨华商联合会主席团主席、元青花瓷收藏家侯祯婧女士常对前来参观的人们这样说。
      凡是关注过元青花瓷的人,都知道侯祯婧女士:在贵州,她阅尽山川用心聆听古瓷;在深圳,对收藏前沿艺术有特立独行的感悟与见解;在天津,作为600多年前元朝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如今创办“元青花收藏馆”。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收藏家。

追梦之旅,人生别样精彩

      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实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侯祯婧女士祖籍山西太原,在文化历史悠久的天津长大。这里还活跃着杨克贵、李盛铎、张伯驹、罗振玉、徐世章、王襄、傅增湘等颇具盛名的“津门收藏家”,对近代天津的收藏业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侯祯婧上世纪90年代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院,多年致力于工艺美术设计、古玩装裱修复等,1993年获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称号。置身于“津门收藏”的艺术氛围,耳濡目染,对她后来的收藏追求无疑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侯祯婧与元青花瓷结下了不解之缘是1996年12月,在香港举行的一次青花瓷鉴定会上,开启了她对元青花瓷以及整个中国瓷文化的“追梦之旅”。鉴定大师许美泉教授当时在会上指出,“华物识缘家,不识莫忙结;南方陶瓷,北方字画。元青花瓷在整个中国瓷文化中地位特殊、影响深远。”侯祯婧被这一席话深深地感动,并被深深地吸引。
      梦,就是理想、追求。从未接触过元青花瓷的侯祯婧,没有畏缩,她买来大量专业书籍,一点一点地“啃”。经过了无数个不眠的夜晚,侯祯婧把一个个陌生的词汇变成了熟悉的朋友。她深知,文物鉴赏判断之所以难,是因为它是一个综合性考量:历史成因、科技含量、人文环境、哲学等都蕴含其中。为此,她走到哪里就看到哪里、学到哪里,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地理、哲学、科技等方面的书,让自己从一个门外汉,逐步变成了“元青花瓷通”。
      侯祯婧知道,古文物收藏光靠闷头读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用心交流。在海拔2000米云贵高原,为拜师学艺,大冷的天,别人都缩着脖子坐在家里烤火,侯祯婧却为搞清楚一个葫芦型执壶胎釉、纹饰、色泽等问题,半夜敲开女教授的家门。她对收藏理论学习越来越投入,无论出差还是休假,学习从未间断。多年来,她光报刊剪贴本就有10多册,摘录笔记达30多万字,撰写体会100余篇。
      日积月累,她的理论功底不断厚实。藏友们有什么问题,都愿找她探讨;收藏协会召开座谈会,大家都请她参加。2013年1月14日,北京大学后EMBA文物鉴赏协会成立暨首场名家高端艺术品品鉴活动在北京举行。在这次集书画艺术品收藏品鉴赏、交流、鉴宝、流通高端艺术品品鉴活动中,侯祯婧从元青花瓷的产生讲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创新,以及每种创新的特点,对元青花瓷的一些观点与独特见解,令在场国内外知名专家赞叹不已。

圆梦之路,翻越山川聚珍品

      虽然圆梦之路无比艰辛漫长。但侯祯婧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实现自己的“元青花梦”。并将元青花瓷视为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她认为元青花瓷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国粹,玉一样晶莹剔透,透明性好,洁白度高,极具收藏价值。
      在侯祯婧30来岁时,由民间收藏大家、鉴定家胡德民先生引荐,她独自来到遥远而陌生的贵州“九屯十八堡”寻宝。“九屯十八堡”是大明洪武年间,朝廷借鉴历史上宋朝岳飞对付北方金人的行之有效的“军屯”,由此留下屯军文化遗址,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底蕴厚重。
      白天,她不辞劳苦翻越一个个山头、一座座村庄,挨饿受冻已成家常便饭。晚上,在山寨昏黄的灯光下,她对着收藏物器,一点点啃读专业书籍文献。几年来,她跑遍了云贵高原的所有屯堡,凭着聪明、勤奋与信誉,陆续从山民手中收集到了一些保存完整的稀世珍品,并赢得当地人的尊重与认可。
      在2000年初夏,侯祯婧在一次走访山寨的路上,突然看到山坡旁有位30多岁的仡佬族妇女抱着3岁男孩哭,一打听原来是孩子生病了,这位妇女抱着孩子跑了几十里山路,已累得力不从心了。当时,侯祯婧女士首先想到“给孩子治病要紧”,便毫不犹豫亲自开车,把母子送到镇医院,并支付孩子看病所有费用。两天后,她又去医院看望孩子,看到孩子已痊愈了,心里很高兴。这位仡佬族妇女非常感激,闲聊中得知侯祯婧女士一行来大山里收集青花瓷,便说自己家地窖里有。在这位仡佬族妇女家,侯祯婧女士一行惊呆了,地窖里十几个青花瓷中,竟有一件元末明初的“青花釉里红人物纹大罐”。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兼研究室主任、北京市文保文物鉴定中心鉴定专家李辉柄看后称赞,此罐胎体厚重、胎质坚致,器型端庄稳重,釉质莹润肥腴,手感润滑,色泽柔和。青花发色浓重艳丽,浓重处结晶斑明显,釉里红发色纯正,浓重之处形成黑斑,与青花、白地交相辉映,十分罕少,具有鉴赏与收藏价值。
      一次,三位农民兄弟带了些青花瓷来找侯祯婧碰碰运气,经鉴定后都是仿品。当时,侯祯婧没有简单的让他们拿回去,还专门给他们回家的路费。没想到没多久,这三位农民又收集一些瓷器专门送来,经鉴定后都是真品。有一对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纹盖罐”,专家高度赞赏,此罐唇口短颈,鼓腹下敛,胎体厚重,釉质肥腴,如脂似玉,光滑如镜,色泽柔和,历史人物故事生动传神,山水树石古朴自然,为元青花上品之作,弥足珍贵。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云贵山区淳朴的村民给了她极大的信心和鼓舞,收藏之路再艰难,她都愿意坚持,近年来陆续从山民手中收集到了一些保存完整的稀世珍品。“青花人物纹象耳尊”青花绘“萧何月下追韩信”生动夸张;“蓝釉白花有款荷叶盖罐”雕刻人物故事和竹石、祥云等纹饰刚劲有洒脱;“青花沥线福字梅瓶”以堆粉沥花手法饰花草纹……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试想当时“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日子,是因为坚信“青花却在灯火阑珊处”啊!侯祯婧女士常说:“我痴迷的爱着青花瓷,不仅是收藏本身,而是因为收藏路上带给我的人性的温暖与爱。”

梦想之美,感动华夏九州

      不少同行看过她的藏品后,都以为侯祯婧是位七老八十的收藏家。在人们传统的欣赏习惯中,总有一种“藏随人亦老”的思维定势,然而侯祯婧却认为,前人用60年走完的路,我们可以用20年、十几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走完。因此,对前人的每件作品,她都设法找来,反复揣摩,消化吸收,为我所用。
      对于收藏家来说,能把自己的藏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有序的陈列是极其必要的,这样既能更好地保护文物,也可以更广泛地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2008年6月,侯祯婧女士在贵阳建成了首家“祯品陶轩收藏馆”,馆内收藏品700余件,尤其元代“釉里红留白葫芦型执壶”造型新颖别致,亭亭玉立,胎体滑润;元代“元青花龙纹玉壶春瓶”青花发色浓重艳丽,在收藏界引起轰动。侯祯婧不仅办收藏馆,还在深圳开办了600多件的“古今文化艺术馆”;2012年12月,在天津建立起新中国最完善的“元青花私家收藏馆”,馆内藏品1000多件各朝代精品;侯祯婧大力扶持弘扬传统文化开设“青花瓷研究室”、“元青花瓷课题组”,并撰写了《对元青花瓷的再思考》等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成为当下中国元青花瓷收藏界领军人物之一。国际收藏家联合会副会长雷从云教授、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兼研究室主任李辉柄等专家给予充分肯定与高度赞赏。
      多年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50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侯祯婧女士的收藏之路。2010年,香港电视台专栏摄制组,行程数千公里,拍摄专题片介绍侯祯婧女士执著的“青花瓷”人生。该片播出后引起海内外的普遍关注,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伊斯蒂奇瓦亚先生和夫人达迪亚娜女士,蒙古国驻华大使苏赫巴特尔等专程来到藏馆参观学习,并表示出对中国元代文化的喜爱。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侯祯婧女士对元青花瓷的追求持续引发热议。一位企业家说:“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文化中厚德的延续……”如今,她培养的收藏团队堪称一流,其中,仅世界“五百强”企业家就有十多人,接力传递“正能量”,大大扩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从中原走来,古老的文明赋予了青花瓷千年的神韵;从草原走来,褪去了昔日的干戈与玉帛,展现草原文化的风采;我的中国梦,让元青花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元青花瓷——收藏奇葩,值得侯祯婧女士用一生去追寻。

关键字 
人物访谈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