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以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
 
产业基地  加入时间:2007-9-26 9:33:56  □ 本报评论员
      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改革浪潮中,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深圳国际珠宝展。这届展会的隆重开幕,对中国珠宝产业调整结构、促进优化升级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是一次检阅,意义重大。值此展会即将开幕之际,我们谨向国内外参展商家、采购商家和广大参观者致以热烈的祝贺!
      前不久,有两件关涉中国珠宝业发展的大事值得重视。一是自今年7月起,我国已实施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包括珍珠、宝石、贵金属及其制品在内的退税率被下调至5%;作为出口退税政策的补充和延伸,商务部、海关总署公布了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二是从7月1日起,广东省率先将加工贸易内销审批权全面下放至各县、市有关部门。综观这两项新政策,都是把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优化升级作为政策改革目标指向的。
      就珠宝产业而言,两项新政策的出台,都体现了政府对珠宝产业发展方向的关注。一者,中央政府要通过下调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来抑制附加值低和资源消耗性商品的出口。二者,作为我国珠宝产业重要集聚基地的广东省,要通过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转内销来消化一部分商品出口压力。两者的根本出发点都在于优化出口结构,促进贸易平衡。这有助于促使企业减少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商品的出口,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商品的出口,进而引导珠宝企业调整投资方向,规避盲目投资和生产“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实现珠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有人说,这两项新政策出台是为了遏制加工贸易,这样的认识显然有失片面。我国政府对继续发展加贸的态度一直是坚定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将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然而从现实看,以民营为主的多数珠宝企业仍处在作坊式、简单技术加工阶段。这些企业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比如,存在着处于国际珠宝产业链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低以及地价上升、人才短缺、新品设计与新技术研发缓慢、加工环节附加值低,“同质化”竞争严重等突出问题。这些结构性矛盾不突破,是很难“更上一层楼”的。国家出口退税新政策正是针对这些发展实际做出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而并非遏制加工贸易。从减少外贸顺差的角度看,新政策会起到一定作用,但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是根本方向,不容偏离。
      从我国珠宝产业发展全局来看,调整结构与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珠宝行业当下应着力做好三篇文章。
      第一、充分认识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紧迫性。从国际视野看,这应是我国内地多数珠宝生产、加工企业都面临的新抉择。应当看到,我国珠宝饰品的主要出口市场目前仍是欧美国家。以加工业务为主的中国基本处在全球珠宝产业链的中下游位置,仅仅得益于低成本优势,来料加工和贴牌生产成为发展珠宝首饰业的主要模式。换言之,我们是处在国际珠宝价值链的低端,而品牌、设计、营销等高附加值业务则基本上被处于价值链高端的欧美国家所垄断,我们的出口利润受到上游品牌商的打压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不利局面下,国内许多处于价值链低端珠宝企业的利润空间非常狭窄,基本依靠微薄的加工费来维持生存。有业内人士调查过,目前我国的加工企业每克黄金的加工费不过一元至二元,只占黄金首饰整体售价的十分之几;除高档珠宝的镶嵌费稍高外,大多数镶嵌珠宝都是按件计酬,一般是30元/件至50元/件。珍珠生产也一样,我国珍珠产品附加值低,大量珍珠未经加工便流向海外,比如,虽然我们每年向日本出口大量原珠,但价格却很低廉,日本将这些原珠加工后输入终端市场,价格就会提升数倍甚至数十倍。中宝协的一项统计说,近十年来,中国珍珠的出口量增加了20倍,而平均价格却下跌了9成多。从产业内部结构看,也面临着调整结构和优化升级的问题。如深圳现在是全国重要的黄金珠宝首饰生产集散中心,其黄金珠宝饰品约占国内珠宝市场70%份额,珠宝品牌建设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但深圳珠宝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些结构性矛盾也逐渐凸现出来,而这些问题正是由于单纯定位于产业加工中心而造成的,要突破这些“瓶颈”问题,必须调整和优化结构。当下,国内珠宝产业遇到的外部压力也在增大。其一是国际上欧美高端奢侈品生产制造业务正向亚洲低成本国家转移,一些跨国公司凭仗强势资本正大举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其二是作为连接内地与海外市场国际贸易中转站的香港,近些年“香港珠宝”也纷纷向内地转移,进而分割内地企业的市场份额。这些因素将会对内地珠宝产业的地位形成直接而现实的挑战。因此,内地珠宝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把大家的思想真正统一到实现由低附加值加工型产业向高附加值综合型产业的转变上来。
      第二,珠宝企业家眼睛要多向内看,实现由出口拉动型向内需拉动型的转变。据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顺差1125.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1%,外汇储备继续快速增长。这其中当然也包括黄金珠宝首饰加工贸易所造成的顺差。我国外贸出口激增,主要是国际分工导致的制造加工业转移的结果。但也应看到,就全国来说,根子还在产业结构失衡,旺盛的加贸出口和低迷的内部需求反差加剧。从根本上缓解外贸顺差过大造成的矛盾,要靠内需特别是增加国民消费需求来实现。而要增加内需,眼睛就得多向内看,就要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用改革的方法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推进自主创新,把珠宝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有限的资金、宝贵的资源更多地运用到加强薄弱环节上来,依靠科学进步、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强化法制,推进内部深层次矛盾的解决,使之实现由出口拉动型向内需拉动型的转变,促进珠宝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第三、拉动内需应适合国情,遏制过度消费。珠宝企业由出口拉动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关键是要生产适合国情的能满足国内广大消费者不同需求的产品。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欠发达,这种“国情”要求珠宝企业多生产国内消费群体“多元化”需求的产品。不久前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上,“过度消费”成为许多委员关注的一个问题,他们无不担忧地说,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各种奢侈品大市场”,这种“奢侈消费”现象超越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超越了我国资源的承受能力,导致了资源浪费,加剧了环境破坏。委员们在会上发出这样的呼吁:“奢侈文化”与建设节约性社会背道而驰,应该遏制过度消费,杜绝跟风式消费、攀比式消费,提倡节约消费、适度消费、文明消费、健康消费。这一呼吁,应引起各地珠宝企业家的高度重视。我们的珠宝企业应担负起引导适度消费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确保珠宝文化真正能够长期地给消费群体带来实惠。当然,黄金珠宝首饰首先是作为奢侈品进入消费领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内销的珠宝饰品只能是低档的,而排斥高档的。我们所生产的适合国情的珠宝饰品应是多元化的,且“中国特色品牌”效应显著。要让广大消费者买得起,用着放心,喜闻乐见。这也是我们强调“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现在,众多珠宝企业自主创新已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尤应与中西部和广大农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紧密契合,方能保持持久的活力,方能在全社会倡导走出比阔气、讲排场的消费误区,形成以节约为荣的价值观。
      调整产业结构,尤其要求政府加大对珠宝产业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现在,鼓励、扶持、培育本土民族品牌,已经纳入国家在全球经济竞争环境下的品牌发展战略。我们欣喜地看到,广东省已将加贸内销审批权全面下放到各县、市有关部门。这一重大举措,表明当地政府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视。以珠宝加贸为主的番禺,近几年来在番禺政府的大力扶持引导下,黄金珠宝产业集群开始进行重大的战略调整,形成了从加贸为主转向加贸(外销)和大众贸易(内销)并举的发展模式,引导珠宝企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在日益严峻的挑战面前,番禺政府既鼓励企业内销,同时又立志打造“世界级珠宝制造基地和贸易平台”,这将把国内、国外的珠宝商聚集一堂,对番禺珠宝内销外销起到促进作用。深圳市政府十分注重珠宝产业的发展,为扶持珠宝企业相对集中的罗湖区冲出困境,提升产业竞争力,已推出了不少新政策新举措缓解内部结构性矛盾。这些好政策、举措、经验可资其他地区借鉴。
      总之,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的珠宝产业从单一加工模式起步,逐渐向实施品牌战略演变,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这一惊人变化着实让国人振奋不已。在发展进程中,我们的珠宝企业家们总能勇立潮头,与时俱进,像个马力巨大的引擎,对改变我国珠宝产业的现状,推动经济腾飞,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如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珠宝文化的需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相信我们的珠宝企业家能从现实国情出发,增强忧患意识,更加自觉地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上下工夫,进一步推动中华珠宝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建设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
      “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是中国珠宝企业家为之奋斗的一个辉煌梦想,理想、信念、执着,一直是我们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奋勇拼搏的主旋律。当下的产业转型升级,对国内珠宝企业既是压力,也是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向更高技术含量、更大增值环节和自主品牌迈进,使之在全球化国际竞争中占据先机,在国内市场纵横捭阖。中华珠宝文化源远流长。在当代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建设小康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珠宝企业家们必将创造出无愧于悠久的历史传统、无愧于改革开放时代灿烂的珠宝文化。预祝我们的珠宝企业家们带着辉煌的梦想,把握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奔向改革开放的远方。
关键字 
产业基地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