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宝协全国秘书长联席会议在云南瑞丽召开,会上,中宝协副秘书长史洪岳在《审时度势 务实进取》的发言中,就珠宝行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发展趋势等做了重点分析和介绍,并根据相关数据首次提出我国珠宝首饰产能相对过剩的观点,值得行业人士关注。
核心观点提示:
● 珠宝首饰产能相对过剩 ● 价格波动加大经营性风险 ● 珠宝文化对产业的贡献力亟待提高
珠宝行业现状 珠宝首饰产能相对过剩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引发欧美等国家珠宝市场急剧下滑,以番禺、义乌为代表的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率先遭受重创,不少加工企业至今依然面临生存的压力。2011年,以满足国内市场为主的深圳珠宝加工企业订单下滑也较为显著,特别是春节前的一两个月以黄金为主打的珠宝加工企业出货量同比明显减少。一方面是原有珠宝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上下游珠宝企业向加工业的拓展,促使珠宝首饰加工能力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更加先进的机械设备引用,使得产品加工制造的周期缩短和产能增加。 多年来,地产加珠宝业投资性项目较热,珠宝上下游企业相互延伸明显,珠宝加工型企业向零售终端市场的拓展去做品牌,零售品牌企业在终端“跑马圈地”并进而开展自主性产品研发与加工,网络珠宝营销企业与珠宝企业网络销售拓展的急剧膨胀,整个珠宝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快速规模化发展。 近10多年来,珠宝加工贸易产业园犹如雨后春笋,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比一个大。就全国20个珠宝特色产业基地来看,上万平方米的加工贸易中心100多个,2011年在建的项目还有10多个。其中一个县域内超过1万平方米的珠宝市场就有10个,40万平方米以上的有2个。而这些产业园或交易中心,招商不足或经营状况不好的大约在1/3以上。 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珠宝零售门店、网点可以说是星罗棋布,像样一点的商场一般都有珠宝销售柜台,数十家以上珠宝品牌的销售柜台不在少数,珠宝专业市场、专卖店以及会所日渐增多,可以说珠宝店赶上了粮店。总体上讲,珠宝行业快速发展相对于珠宝消费市场需求增长,珠宝产销供应市场明显过剩。 珠宝产业加工环节和市场销售环节都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无论是产品质量竞争还是运营模式竞争,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经营模式雷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残酷,一部分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将不断发展壮大,一部分企业被市场淘汰也将不可避免。
价格波动加大经营性风险
2011年,国际现货黄金从1月的1307.95美元/盎司,攀升到9月的1920.38美元/盎司的历史最高价,随后暴跌至12月底的1564美元/盎司。国际现货白银开盘于30.82美元/盎司,最高触及49.52美元/盎司,最低见26.06美元/盎司,收盘于27.81美元/盎司。由于黄金等贵金属价格变化的实时性与复杂性,加工、销售的周期与进货、出货的时机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时机不准,运气不好,可能应得的利润就会被价差所吞掉。 我国是珠宝生产加工的大国,也是珠宝消费的大国,但又是珠宝原料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黄金、白玉资源有限,市场供不应求,铂金、翡翠、有色宝石等近乎全部依赖进口。正如,一则幽默所言,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卖什么,什么就跌。2011年全球钻石价格经历了10年来从未有过的疯涨,一年内连续8次提价,平均涨幅同比超过30%。有色宝石、水晶、翡翠、俄罗斯白玉等珠宝玉石原料更是涨速快、涨幅大。这些不可再生资源是珠宝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我们珠宝行业企业可以说,没有什么定价的话语权。价格上涨,囤积居奇,双重压力下一些生产加工企业无米下锅,陷入困境。 在一片涨声中,珠宝似乎成了最赚钱的生意,特别是翡翠玉石。2011年前三季度,开店热情过高,甚至有的商场、市场一位难求。但是,第四季度,翡翠玉石销售相对冷淡,商户经营吃力,部分开始退市。原料价格上涨幅度过快,导致零售商常常感到进货价超过之前标定的零售价,相当一部分小企业正常运营比较艰难。
珠宝文化对产业的贡献力亟待提高
徐德明会长在2011年会长办公会议指出,珠宝的核心文化是“美”。色泽、质地体现的是自然美,款式、设计、工艺体现的是艺术美,佩戴、馈赠、收藏体现的是心灵美。为了彰显、创造珠宝的美,珠宝企业在科技创新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产品设计款式和加工工艺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但是,从整个行业来说,产品的附加值还是偏低的。特别是,零售市场过多依赖原料价格销售,贵金属以克计价,玉石以克论价,美的价值并未充分体现,铜臭的味道掩盖了美丽,这与珠宝美的核心文化不相协调。 大家都知道,文化经济是经济、文化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产物。正确认识珠宝文化经济可以从三个方面:珠宝文化对于推进珠宝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珠宝文化和珠宝经济加快融合乃至一体化成为趋势;珠宝文化发展和珠宝经济发展互为前提并相互促进。可以说,珠宝经济文化化、珠宝文化经济化、珠宝文化经济一体化是珠宝文化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我们珠宝行业要很好地研究珠宝文化,努力促进珠宝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而推动整个珠宝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2012全球经济形势下滑 中国珠宝产业快速发展态势依旧
2012年经济形势,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世界银行在1月18日《全球经济展望》中,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为2.5%,较2011年6月时发布的3.6%增长率下调1.1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月24日《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为3.3%,较2011年9月时发布的4%增长率下调0.7个百分点。两大世界经济组织先后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期,说明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的严重性。 我国GDP增长率,2010年为10.4%,2011年是9.2%。多数机构也预测2012年我国GDP同比增长在8%-9%之间。基于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减缓的预期,中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 全球珠宝年销售总额,2千多亿美元。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1年美国珠宝销售592亿美元,同比增长10.8%。2011年印度黄金消费大约800吨,珠宝销售总额500多亿美元。日本珠宝销售2010年为110多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8亿元,1991年约2400亿人民币)。2011年我国珠宝销售额600多亿美元。全球珠宝市场就是一个美丽的大蛋糕,我国珠宝行业在中国创造的发展和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拓展中,创造并分享着它。尽管全球经济形势下滑,但我国珠宝产业持续增长的基础依然坚固,快速发展的态势依旧强劲。
中国珠宝出口大幅增长
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数字显示, 2010年我国珠宝产品出口总额123.23亿美元,同比增长66.38%。2011年我国珠宝产品出口总额,275.08亿美元,增幅达到123.22%。其中,贵金属制品出口额为207.84亿美元,占据我国珠宝产品出口总额的75.56%,同比增长178.22%;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钻石为30.78亿美元,同比增长53.25%;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珍珠产品,出口总额2.93亿美元,同比增长13.87%。 在我国外贸出口压力较大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珠宝产品出口总额呈现大幅增长,价格攀升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也表明我国贵金属制品加工能力和技术,以及钻石切磨“中国工”获得了国际业界高度的认可。
国内珠宝消费需求较大
近些年看,我国珠宝销售的增长速度远超全国GDP总额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2011年,我国珠宝零售市场销售总额近4000亿元人民币,其中黄金贡献率较大。 2011年我国黄金消费在750吨左右,其中黄金首饰需求大约500吨,同比增长16%,投资需求超过250吨。(香港统计处公布数据,2011年由香港进口内地的黄金为360.975吨。2011年我国黄金产量361吨。)2011年仅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交易量就达到了2.5万吨左右,比2010年增长0.2万吨,成交金额增加37%。2011年我国首饰行业的铂金需求总量为52.4吨(全球首饰行业需求总量预计为76.7吨),较2010年增长2%。2011年中国首饰行业的钯金需求总量为10.3吨(下跌0.9吨,全球首饰行业的钯金需求为17吨)。2011年,我国白银首饰需求超过1000吨,其中银器的加工量增加了近11%,达到163吨。2011年,我国翡翠玉石销售额大约500亿元人民币,其中价格攀升是消费总额增长的重要因素。2011年,我国珍珠年产量大约1400吨,全国零售市场销售大约40亿元人民币,产量和消售总额都没有明显变化。2011年,通过上海钻石交易所的钻石交易量累计达到了1.48亿克拉,同比较前一年减少25%,但交易金额大幅增长63.1%,累计交易总额47.07亿美元,其中成品钻石进口额达到20.33亿美元,较2010年同比增幅高达56%,显示出国内市场的钻石消费持续高速的增长势头。 2012年春节7天长假中,全国珠宝市场呈现了一派繁荣景象。北京市场春节期间销售1.5吨黄金,北京菜百公司珠宝销售额就接近6亿元,同比增长57.6%。据商务部2012年1月28日发布的监测显示,珠宝春节期间销售增速为16.4%,在节日消费的各品类中处于领跑的地位。
珠宝投资性需求持续看好
2011年,我国银行本外币存款余额82.67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80.94万亿元。2011年全年CPI增长5.4%,1万元存款1年亏损190元,投资成了必然的选择。2012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松动,投机投资性需求将得到抑制。2011年,股民大多饱受股市绵绵下跌的损失,2012年股市信心恢复尚需时日。因此,珠宝投资作为一个重要的选择,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将是一个关注热点。目前,很多投资机构希望注资成长型的珠宝企业,很多富豪及商贾名仕也希望投资收藏一些高档次的珠宝,而银行多方位的介入更是为珠宝投资注入了活力。 2010年,中国投资金条141.9吨,2011年达到250吨以上,同比增长45%。大克拉钻石,高档的翡翠玉石和红蓝宝石,以其稀缺的资源和稳定的价值成为收藏投资的热点,市场销售增幅均在30%以上。随着银行机构对黄金、钻石等投资平台的完善与拓展,相信2012年珠宝投资性需求还会有较大增长。 目前,我国黄金珠宝类上市公司有十多家,至少还有十多家企业正在做上市准备。众多投资机构在关注珠宝这个行业,成长性较好的珠宝企业融资能力比较强,渠道也比较多。对于很多规模较大的品牌企业来说,现在已经步入一个不差钱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