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市场是珠宝企业持续发展,增效避危的广阔天地。珠宝下乡,开辟农村市场大有作为。
珠宝下乡是时代的召唤
我国新农村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面奔小康”步伐加快,农民发展致富的意识增强。消费观念的变化进一步美化生活,扮靓自己与亲人的理念在提升——这是珠宝下乡的基本要素。 我国金银珠宝玉石首饰行业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业绩辉煌,珠宝饰品市场更加健康和谐,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优质产品和服务,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这是珠宝下乡的必要条件。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珠宝饰品行业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已不同程度的呈现出来,珠宝饰品外贸加工出口严重下滑,已成为经济短板和经济洼地。我国农村珠宝消费不振、购买力不足,使国内各城市众多的珠宝企业之间产生更加激烈的竞争,将面临业内的大调整,面临应对金融危机而趋利避害途径的选择。即使金融危机过去了,珠宝企业仍要又好又快的发展,为进一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珠宝企业就必须打破老框框,用科学的观念选择创新开拓的最佳空间:开发农村市场。这将成为珠宝下乡的长期行动。
珠宝下乡 可大有作为
我国有13亿人口,多数在农村,农村市场很广阔。珠宝企业应做好开发的前期调研分析工作,根据乡镇实际的经济情况精心做出规划,早开发早受益,采取扎实措施,要“有心栽花”,关键是培育农村市场,引导农民消费。 珠宝企业把经营宣传广告及创意策划活动办到农村,与城市主市场本企业品牌形象的宣传广告相呼应配合,通过广播、电视、赶集、赶会、办节等多种形式,零距离接触农村消费者,传播珠宝文化与知识,推荐农民喜闻乐见的珠宝饰品,可与当地相关商家如婚纱影楼、礼仪公司、美容美发中心、鞋帽家纺服饰店等联手共同打造农村物质文化消费市场,扩大珠宝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与信誉度,特别要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开展多种项目的经营活动如:以旧换新、改制、定做、回收、加工维修、珠宝美容等。 在农村旅游景区设置经营部,销售具有特色的饰品或工艺品,有的品种可现场现做现卖。有条件的珠宝企业可把珠宝饰品、工艺品的加工生产厂办到农村,以降低成本。 根据不同消费人群,采用低、中、高档次多种材质的饰品、工艺品,以满足农村消费者的需求。根据当地农村的消费习惯,经营的珠宝饰品既有传统的,也有时尚的。 要和农民消费者交朋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可定期把农村客户(或潜在客户)请到企业的总店、旗舰店观摩体验,把售后服务做到村、做到户,培育消费示范顾客,并注意发挥他(她)们的影响作用。
珠宝下乡 任重道远
我国消费领域已经出现新变化: 从单纯的物质消费向物质与精神消费并存转变; 从简单的基本消费向低、中、高多层级转变; 从城市强农村弱向城市农村两翼齐飞的格局转变; 珠宝企业要破除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转变观念,放下架子积极促进珠宝下乡。要认识农村市场是珠宝企业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趋利避害最大的潜在市场,是珠宝企业平稳发展的最佳途径,是珠宝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新高地、新的起跳点。 有条件的珠宝企业可在乡镇开分店或在超市、商场设珠宝专柜,店址应选在商业中心地区,可安排职能部门和有经验的人员专门负责(兼职也可),有步骤地先从经济发达地区作为切入点,做好示范工作引导消费。 推出珠宝饰品,工艺品不能仅停留在农民喜闻乐见,还要使他们能买得起,要适合他们使用和佩戴。“优质的商品,实惠的价格”,售后服务要实在,不搞花哨宣传、虚假承诺。正确处理好与农村消费者的关系,把最大的实惠让给他们。 珠宝下乡,不是简单形式走过场,而是应对经济危机的积极措施,也是珠宝企业长期经营的重要途径。 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珠宝行业协会、商会对珠宝企业开发农村市场,珠宝下乡要给与引导和支持;珠宝业内专家、学者、设计师、策划师、培训师也要对珠宝下乡从理论、信息、策划、宣传等方面给予关注和指导。 珠宝企业在珠宝下乡的进程中还会遇到发展难题和严峻挑战,必须有信心,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争取在珠宝行业经济格局的重新洗牌中,赢得更多机会,占据主动地位,使珠宝企业取得长足发展,活力四射。 (作者系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