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沁色是鉴别出土古玉器的主要标志
 
珠宝鉴定  加入时间:2008-6-30 10:30:12  □ 颜晓蓉 郭继春 李加贵 张学云 陆建军
 一、料色
      玉器的料色指被加工成器前玉料本身具有的颜色。和田玉矿的产出状态分山料、流水料、籽料,从原生矿床中开采出的玉料叫山料。山料的颜色有白色、青色、黄色、棕色和黑色,分别被命名为白玉、青玉、黄玉、糖玉和墨玉。除上述单色玉料外,和田玉还有糖玉和青玉、墨玉和青玉组成的双色玉料。另外,在原生石矿体的裂隙附近还能发现由次生氧化作用形成的带皮色的山料。
      籽料产于河床中,外形多为卵圆形,根据其颜色的不同分别称为白仔玉、青仔玉和墨仔玉等。仔玉形成于外生氧化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下,和田玉中Fe2+和Me2+的化合物由于被氧化而分别在仔玉的外表形成红色的赤铁矿(Fe2O3)褐色的褐铁矿(Fe203.nH2O)和黑色的氧化锰(MnO)薄膜(俗称沙漠漆),从而形成文献中常说的红皮子、黄皮籽料和黑皮子仔玉。相比山料而言,显然仔玉外表的颜色更丰富多彩。
二、沁色
      出土玉器大多有沁。杨伯达先生对于玉器的沁色有明确的定义:沁色指玉器在埋藏条件下受周围多种矿物质、有机质、水分、湿度等的影响而附着在玉器上的染色。宋代著录曾有沁字,但无书传世。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已注意到沁色,指出玉分为血玉、尸古、黑漆古、土古的颜色。明清许多关于玉器的文献中均提到玉沁。清代陈性在《玉记》中更把玉沁分为多种颜色,总名“十三彩”。从实物资料看,古玉器沁色中确实有带有上述颜色的作品,常见的有土黄色(土沁)、白色(水沁)、锈红色(铁沁)、绿色(铜沁)等沁色。沁色是鉴别出土古玉器的主要标志。
三、鉴别及实例分析
      料色的形成在玉料被雕琢成器之前,而沁色是在玉料成器之后因埋藏与周围介质发生作用而在玉器上产生的后生色。显然,玉器的料色一定会被玉器上的雕琢纹饰切割,并与其它颜色部分被同等程度地抛光。
      江西省南城县明代墓葬中出土的一件佩饰玉器,长5.3cm,宽3.3cm,高4.2cm。该玉器上的褐色部分和黄色部分并非沁色,一是因其被抛光;二是其被加工纹饰的阴刻线切割,也就是说它们是在玉器成器之前即已存在的料色。该玉件由白玉和糖玉构成的双色玉料雕刻而成,糖色部分的抛光程度与其它部分的相同,且被阴刻线切割,所以认为,该玉件的糖色部分是料色而非沁色。
      陕西省长安县茅坡村西汉墓葬中出土地谷纹玉璧,直径为14cm,孔径为4cm,厚0.4cm。该玉璧由墨玉和白玉组成的双色玉料雕琢而成,黑色部分(墨玉)与白色部分(白玉)均被抛光,抛光程度相同,且被谷纹阴刻线切割,所以认为该玉璧的黑色部分为料色而非沁色。
      沁色由于其形成的时间晚于玉器上雕琢纹饰的时间,应充填附着在玉器的纹饰及抛光面上,并随着玉器受沁程度的增强而破环玉器的雕琢纹饰和抛光程度。
      陕西省凤翔南指挥村秦公1号墓春秋墓葬中出土的玉璜,长11.5cm,宽3.5cm,厚0.5cm。该玉璜中的赭色部分覆盖于玉器的表面,箭头所指部分的血沁已将其表面抛光面破坏,充填于玉器上的阴刻线中,所以认为赭色部分为玉器的沁色。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甘泉军庄东汉春秋墓葬中出土的白玉璜,长8.9cm宽2.6cm。该玉器的白色部分破坏了玉器表面的抛光程度,使其表面的部分阴刻线纹饰模糊不清,所以认为白色部分为玉器的沁色(鸡骨白沁)。
四、结论
      沁色是鉴别出土古玉器的主要标志,正确鉴别出土古玉器的沁色和料色具有重要意义。两种颜色的判别依据在于:沁色形成于玉器成器之后,其色充填附着于玉器的表面及纹饰之上,并可能侵蚀其纹饰和表面;而料色则形成于玉器成器之前,其色应被玉器上的雕琢纹饰切割且抛光程度与其它地方的相同。
关键字 
珠宝鉴定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