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描
手机网站
宝玉石周刊 >> >>

传错金之道 解技艺之惑
郭卫军大师应邀到同济大学讲座
玉石文化  加入时间:2018-1-19 10:03:48  byszk

      本报讯 焦国涛报道:传错金之道,解技艺之惑。2017年12月26日,应上海同济大学、建桥大学之邀,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北京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金银错)传承人郭卫军来到上海同济大学进行了玉文化主题讲座,旨在让当代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玉雕文化和金银错技艺以及玉文化的有序传承和创新发展。讲座产生了强烈反响,学生们被郭卫军精心制作的金银错艺术精品所震撼,也被郭卫军对金银错技艺的潜心追求所感动。

 


      郭卫军的讲座主题是《错金银玉雕艺术的前世今生》。他从历史传承、技艺特点、文化地位和经济价值、市场消费特点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郭卫军以精炼的语言,引用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对金银错技艺的历史地位高度肯定,对金银错的精湛技艺做了演示,并用一些具体的案例,进行了分析。


      金银错最早起源于印度北部的痕都斯坦。在中国,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金银错是我国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但它出现比较晚,大概是青铜工艺发展了一千多年以后,即到春秋中晚期才兴盛起来的。玉器中的金银错工艺(玉器行业俗称压丝工艺)及金银错嵌宝石工艺,多见于清代乾隆年间。清代以前有金玉结合件、花丝镶嵌(多见于首饰件、佩饰)等工艺组合的玉器出现,但非金银错工艺,属于金镶玉工艺。不同时期对金银错工艺有不同名称,东汉时期称为“填丝”,乾隆年间称为“痕玉”或者“嵌丝”。由于历史原因,金银错技艺曾一度失传。


      郭卫军认为, 金银错对图案线条的艺术要求极高,线条如同绘画的画笔,要活泼流畅、刚柔并济、形神兼备。艺术风格要靠精湛的工艺来完成,不用任何粘贴剂,金银错的粗细要一致,开凿精度要求极高,既要图案线条流畅,又要开槽精度准确,镶嵌平整,对丝无痕,否则金银线条无法镶嵌,或者失去线条律动的美感,制作难度可想而知。尤其薄胎金银错嵌宝石玉器是很难制作成功的,玉雕金银错技艺是玉雕技艺和金银错技艺的完美结合,实现金玉合璧,珠联璧合,既要对玉雕技艺精确的把握,又要对玉石的质地、硬度了如指掌,然后才能根据玉石的特点开槽错金。因此,在浩瀚的玉器产品中很难见到几件金银错玉器。
      千百年来,宫廷技艺错金银为一人或一个特殊阶层服务的定位,使其远离大众,并因其工艺特点而无法转化成为大众服务的平民化设计。这种类似“出身血统论”的定位使宫廷技艺错金银从一出生就背负着天然的“原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珠宝玉石艺术品已从帝王宫廷走向千家万户。玉雕金银错这项宫廷绝技也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华。

关键字 
玉石文化 相关文章
昌龙

网站导航:切它网B2B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展会信息 | 公司黄页 | 人才招聘 | B2B老数据 | B2B网站大全 | B2B商人社区 | 企业查



Copyright @ 2007-2008 ChinaGemNews.com(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宝玉石周刊  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电话:(010) 88878361 88878362 传真:(010) 88878360 邮箱:byszk@126.com
ChinaGemNews.com 宝玉石周刊(中国珠宝首饰资讯) 京ICP备07032935号 技术支持:昌龙网络B2B